发现•斜土丨斜土街道沪剧队,唱出社区文化的精气神
感知,是一瞬间的事;记录,让瞬间永恒。当我们用影像、文字将日常“定格”、把记忆“存档”,生活的边界也就自然而然地拓宽绵长起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其中的一大着力之处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斜土这片充满活力和幸福感的社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故事。即日起,微信公众号将推出“发现·斜土”专题栏目,希望通过深入社区,探寻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的精彩故事,藉由鲜活的影像与报道,带领读者“遇见”更多斜土的美好,更加全面地“发现”斜土的魅力和价值,也为这片沃土的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活力。
本期主角——斜土街道沪剧队
日前,第五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多台好戏轮番上演,“戏曲+”主题活动让传统戏曲焕发新魅力,为戏迷们带来文化盛宴。
在斜土,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一直备受居民喜爱,有着规模较大的观众群体,他们把戏曲当做是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文艺团队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根本,民间剧团则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深耕社区,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直以来,斜土街道沪剧队奔波在各个社区,通过整齐的阵容、细腻的唱腔、接地气的表演,为观众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正成为斜土文化舞台上的不可或缺的风景。
社区看戏人变为唱戏人
说到斜土街道沪剧队,就不得不提起王建华,她是该沪剧队的领头人,剧团成员们更是对她满心钦佩。由于王建华喜欢表演,起初经常和社区里的姐妹们看看戏唱唱剧自娱自乐。慢慢的喜欢沪剧的人越来越多,2008年,这套“草台班子”便被斜土街道“收编”了,并正式获名斜土街道沪剧团。从此,王建华的小团队终于找到了施展舞台,从自娱自乐转向为社区演出。
“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剧团每位成员都给予王建华高度评价。斜土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将整修完成,斜土街道沪剧队也将选取经典沪剧《大雷雨》作为开台大戏。为了给剧团每位演员安排戏份,权衡团队综合实力,王建华让出女一号戏份,让其他队员有更好的机会展现自己。
作为团队骨干,她还把学习当作最大的乐事,每天琢磨节目和表演动作,并严格按照团队规章制度管理成员。“团队成立后,在街道的扶持下,我们有了专业的沪剧老师,这对团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王建华说,“我们出去演出代表的是社区,不能给社区丢脸,所以在排练上马虎不得!”
戏要好看“粉丝”才爱看
在王建华的带领下,剧团亲如一家,大家都愿出力把团队好好办下去,把优秀传统沪剧传承下去,给社区居民带去欢乐和笑声。
“剧团成员都不是专业演员,但都善于学习,表演的节目也更接地气,诙谐、有意义,我们都很喜欢看。”不管严寒酷暑,每周日的沪剧沙龙都有“粉丝”专程来捧场。更有一些老“粉丝”,在听戏之余也想自己尝试唱一两段,大家相互交流,戏曲氛围十分浓郁。
“回娘家”沪剧敬老慰问演出是斜土街道沪剧队的传统项目,也是斜土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们最期待的文艺表演。每逢节假日,剧团都将精心编排沪剧曲目,精选老人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既有传统老戏又有红色经典,既有着装彩唱又有即兴互动演唱。演员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献演好各自的拿手好戏,戏曲雅韵响彻会场内外,热烈的气氛延续到演出结束。
讲好斜土故事 走向大舞台
此外,斜土街道沪剧队还多次参加市区的各项沪剧比赛,每次都满载而归。曾先后斩获上海市浦江杯沪剧大奖赛、连续多年获得徐汇区桃李杯教育成果展示优胜奖和最佳表演奖等。
15年来,斜土街道沪剧队在社区打出了名堂,剧团成员们也成为斜土小有名气的沪剧演员。作为沪剧在社区的文化传承者,斜土街道沪剧队将继续以“艺惠民,沪剧助老,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沪剧为民”为宗旨,立足社区,让沪剧扎根基层,枝繁叶茂,以盎然生机之势鼓舞引领社区居民为讲好斜土故事,唱响“日晖有戏”。
采访中,王建华向小编感慨,现在很多小囡都不会讲上海话了,台下观众,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但近几年,在政府、上海沪剧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广下,沪剧氛围正在发生改变,从观众的反馈就能看出,人们开始愿意走进剧场,逐渐对沪剧这门艺术形成认识。
尤其是在斜土街道,随着“日晖有戏”这一“金字招牌”的不断擦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植入到斜土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融合,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更加热爱这个社区。
王建华说,这也更坚定了她努力传承发扬传统戏曲的信念。
斜土的多样美好不仅在于宜人之景,更在于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区的呵护。无论是在繁华的商业区购物、品尝美食,还是在公园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