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长者专版 无障碍 无障碍
公众号
小程序
“光启e学堂”
直播平台
返回

听我说“斜”谢你(5)—涓涓溪流汇成海,日六二居民志愿者了不起!

来源: 斜土分校 时间: 2022-06-13 15:24



        疫情之前,他们是一群普通的社区居民。疫情席卷而来是,他们选择挺身而出,参与到抗疫一线,不畏艰辛,全力以赴,是居民口中值得感谢和敬佩的“英雄”。他们就是日六二“溪流汇”志愿者由日六二居民亲自作曲、弹奏的音乐,加以居民区书记和主任娓娓道来的讲述,大致回顾了溪流汇大家庭两个多月来奋力“战斗”的日日夜夜。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日六二居民吴惠眼看居委人手不足,便决定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者。他的举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从3月16日开始,吴惠全家出动,妻子帮助封控居民的孩子去五官科医院配药;父亲负责维持秩序,配合门岗检查出入证以及查看48小时核酸证明,协助社区的治安;母亲挨家挨户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发动居民下楼做核酸等。

        作为60多位志愿者的领队,吴惠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在他的带领下,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有的帮小区的居民派送保供物资;有的帮小区居民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派送;有的支援抗原检测工作,还会在工作结束后帮助社区清运生活垃圾,避免垃圾在小区过夜。

“每天早上8点到岗,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居民做核酸,中午再为孤老送饭。每次物资到了都喊志愿者出来卸货然后挨家挨户地分发,配送快递等等。”这样忙碌的工作,吴惠一干就是两个多月。他的电话24小时保持通畅,生怕漏掉每个电话,“若有需要,随叫随到”,居民们都亲切地喊他“随叫随到的小吴”。

3月30日下午2点,正在中山医院为封控居民集体配药的吴惠,接到了日六二居委主任打来的求助电话。因为疫情封控,小区里一位92岁高龄且患有阿尔莫兹海默症的阿婆和女儿分开在两个小区,阿婆的女婿既要照顾卧病的丈人又要照顾阿婆,分身乏术。而阿婆已经好几日没有好好吃饭,需要立即转运至长桥新村的女儿家里得到照顾。考虑到公共交通可能会被感染的风险,吴惠当即联系了同是志愿者的周青,两人一同开私家车把阿婆护送至女儿的家中。“在这个时候能够伸出援手帮助我和我的家人,太感谢你们了!”阿婆的女儿激动地向志愿者表达感谢。

小区老龄化程度高,所以老人的配药和就医也成了重点关注的内容。吴惠回忆:“记得有一次我去龙华医院为一位肺癌病人背了两大袋的中药回来,虽然还不能就医,但是这些药能够暂时帮助他缓解咳嗽的症状。这份药扛在肩上,对我而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硬是用自己的身躯,为小区的阿姨爷叔们打通了配药的“最后一公里”。

日六二的居委志愿者俞咏迪和唐晓婷,身上有着颇多相似之处:都是在3月底4月初走上志愿岗位;都负责扫描核酸码、搬运物资等工作;连儿子的年纪都差不多大,一个4岁、一个3岁。

这么小的孩子正是最粘妈妈的时候,可他们的妈妈却因为要抗疫,牺牲了陪伴孩子的时间。两位志愿者不约而同讲述了一段相似的经历:做核酸检测时,正巧碰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还太小,第一次都没有认出这个扫码的‘大白’是妈妈。”后来,俞咏迪的儿子会远远地指着她对外婆说:“前面那个是妈妈!”唐晓婷的儿子则会兴奋地想要扑向她,却只能在离她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下。“因为我穿着防护服,是不能抱他的。”

俞咏迪的丈夫也在社区做志愿者。他们把志愿工作放在首位,随叫随到、随时准备上岗,儿子只能交给母亲去带。唐晓婷则要平衡本职工作和志愿工作,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一次零点通知将要进行核酸工作,正在休息的她们立即调整为工作状态,一直忙到凌晨四点。

虽然对孩子心有歉疚,但她们都明白,疫情当前,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就必须有所取舍:“暂时的分别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相聚。”她们也比平时更为珍惜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哪怕再累,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孩子还小,对于‘新冠、抗疫’还没有什么概念,但他们知道妈妈是去打病毒的,把病毒打跑,我们就能回到以前的日子了。”一旦穿上闷热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她们就是“打病毒”的勇敢大白,只有脱下这层层防护后,她们才又变回了孩子熟悉的妈妈。今年的母亲节她们无法和孩子一起度过,但对她们来说,“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都是母亲节。”

        危急时刻,义无反顾加入志愿队伍的居民们,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就如同日六二邻里小汇的名字一样,“溪流汇”,无数溪流汇聚一处,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主管单位:徐汇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 | 地址:徐汇区漕溪北路336号 | 电话:64872222 沪ICP备1403947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  |地址:大木桥路434号  |电话:6416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