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斜土丨“日晖有戏”展现新姿态,散发文化新芬芳
感知,是一瞬间的事;记录,让瞬间永恒。当我们用影像、文字将日常“定格”、把记忆“存档”,生活的边界也就自然而然地拓宽绵长起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其中的一大着力之处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斜土这片充满活力和幸福感的社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故事。即日起,微信公众号将推出“发现·斜土”专题栏目,希望通过深入社区,探寻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的精彩故事,藉由鲜活的影像与报道,带领读者“遇见”更多斜土的美好,更加全面地“发现”斜土的魅力和价值,也为这片沃土的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活力。
本期主角:“日晖有戏”
在学校小剧场来一场传统文化与青春文学的灵魂碰撞;在咖啡馆邂逅一段吴侬软语的评弹诗意;在生活盒子零距离感受戏曲演员的“台下十年功”;在社区学校化身“戏中人”,在艺术熏陶中打开另一个自我;在健身中心跳一支戏曲韵律操,感受戏曲的柔美与神韵;在江畔漫步逛一逛戏曲集市,与戏曲角色亲密互动......从“摇篮”到“拐杖”,都能在斜土感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戏曲的你,总能在这个社区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戏曲角”。
2018年,在区文旅局的支持下,斜土街道依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资源平台,汇聚京昆沪越淮评弹等6家市属国有戏曲院团力量,建立日晖戏曲传承基地,围绕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打造影响力大、标识度高、覆盖面广的“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五年来,“日晖有戏”已成为戏曲爱好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450余场戏曲主题活动,服务人群45000余人次。
戏曲爱好者更亲身以“日晖有戏 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的形式为每一场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日晖有戏”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日晖有戏”让戏曲成为新时尚》荣获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斜土,和戏曲来一场奇妙邂逅吧!
阵地深化来“家门口的戏曲空间”邂逅浪漫时光
在肇清党群服务中心,传统戏曲“衣箱制”从后台走到前台,演员变身“穆桂英”,为市民带来一场戏曲文化探索之旅;“说唱新时代”曲艺党课以具有上海传统特色的曲艺表演讲好中国故事,用鲜活有温度的艺术语汇传递新思想;各大院团的演员为戏迷上送上一次又一次精彩的演出和戏曲体验。
在家门口的绿地小公园,观赏一场沪剧演员们红色经典沪剧折子戏,勾起老一辈的红色记忆;来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的同时还能欣赏各大剧种戏曲快闪,体验“日晖有戏 艺起前行”志愿者公益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戏曲互动,给居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在“家门口的好去处”斜土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来一套“戏韵身形”戏曲韵律操。这套操由上海戏校的戏曲身段表演老师李燕创编,在动作中融入戏曲身段,之后将在更多中小学及社区推广。
在家门口的咖啡馆,实现“戏曲+咖啡”的跨界融合,在咖啡的香气中,耳边传来软糯优雅的曲调,传统江南文化与时尚海派文化的混搭相得益彰。还有定制戏曲橱窗和戏曲联名款咖啡等你偶遇哦!
在戏曲“元宇宙”空间,藏品刀马旦“卉卉”正式出道,带领大家畅游戏曲艺术的海洋;“元来·探戏”全媒体直播论坛,讲述文化品牌赋能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日晖有戏·戏曲秒懂”让更多人了解戏曲背后的故事,吸引更多年轻人、青少年爱上戏曲文化。
在康晖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DIY一份独一无二的戏曲非遗国潮手作,体验多元的中国非遗技艺,让触手可及的戏曲艺术体验悄然出圈;在各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戏迷们齐聚一堂,排练一出富有社区特色的戏曲“大戏”,让戏曲文化更接地气。
谈到“日晖有戏”赋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每一位参与者都滔滔不绝。斜土街道的草根沪剧明星王桂发是社区沪剧队的一员,比起普通戏迷纯粹的欣赏,他更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演员的指导,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过去五年里,因为斜土街道和市属六大院团签约“挂钩”,不仅定期能看到精彩的演出,甚至还能亲临排练现场。在社区里,王桂发看过的《敦煌女儿》《家·瑞珏》等排练还历历在目,他感慨:“观摩专业院团排戏对我们启发很大,为什么我们的折子戏演不像,听一听导演和演员的指点,我们一下子就恍然大悟。”王桂发的一些老朋友都很羡慕地对他说:“你们斜土社区的条件真好!”而他所在的沪剧队,也正在为登上全新的舞台作着准备,团队的保留剧目沪剧《大雷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复排中。
未来,斜土街道还将布置、举办一批“家门口的戏曲空间”及“百场戏曲”活动,如斜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肇清党群服务中心、康晖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西岸金融城“站长小屋”、保利·时光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都将打造成“家门口的戏曲空间”,带领居民们踏上戏曲文化奇妙之旅。
以美育人在“家门口的艺术学堂”感受“诗与远方”
今年以来,斜土街道建立社区教育共治委员会,亲邻有戏·新时代文明实践校园美育大联盟也同步成立,深化“戏曲进校园”活动,充分整合六大戏曲院团资源,将戏曲文化“小火车”持续不断开进校园,邀请各大院团的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为孩子们带来戏曲解读式演出,携手萌娃们“解锁”戏曲中的趣味知识,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播撒。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不止一次被搬上戏曲舞台,而其母校南洋中学与戏曲文化也有着深厚渊源。斜土街道与戏曲广播联合推出《日晖有戏·戏曲秒懂》系列栏目,以通俗的语言和沪剧表现形式介绍了这所百年名校与百年经典的故事。第五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期间,南洋中学沪语社学生们自导自演的沪语舞台剧《雷雨》选段精彩上演,两个时代的南洋学子在校园舞台上碰撞出了情感火花。
“越剧进校园”在日晖新村小学也已经延续了七八年之久,将“趣味”与“韵味”融合,在学校和社区推广传承。斜土街道越剧小戏《书包》荣获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金奖、2022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群文新作”奖,作品瞄准孩子们上下学时,家长抢着帮他们背书包的现象,将生活融入传统戏曲创作。今年开学,这出获奖小戏被带进日晖新村小学的课堂里,孩子们学唱传统越剧名段,也学唱这首和他们生活相关的新戏唱段,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戏曲,爱上表演。
为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育“构建终生学习教育体系”的新模式,“戏韵斜土”斜土街道社区学习坊正式揭牌,斜土街道以“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为基础,持续打造一系列服务社区、面向市民、落地社区的学习活动,赋能家门口的学习阵地。
斜土社区(老年)学校作为“戏韵斜土”社区学习坊主阵地,每周开设越剧教学课程,从联系基本功到完整唱曲,再到编排演出,社区老宝贝们都乐在其中;市民艺术夜校斜土教学点也定期开设“越剧形体·生行折扇”课程,吸引许多年轻白领学习、体验越剧女小生的灵动魅力。
创新融合沿“戏曲精品路线图”沉浸体验国潮风韵
“日晖有戏”打破剧院的围墙隔阂,邀请社区戏迷走出斜土看戏学戏、探秘全市剧团戏曲后台、观看戏曲演出、与大咖面对面互动。将戏曲场景、戏曲元素融入生活场景、生活元素,与旅游节、艺术季、文化节联动。
在上海京剧传习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诠释红色精神,红色主题演出、戏曲党课让市民在经典剧目中重温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地标建筑徐家汇书院,开设戏曲读书角,邂逅一批戏曲主题的经典读物与绘本,全家一起“悦读”戏曲......
今年,斜土街道全新发布了“宜游”戏曲精品路线图,涵盖26处特色戏曲空间,囊括了上海京剧传习馆、上海沪剧院等多家戏曲院团的老洋房,打造了3条适合1天宜游的戏曲线路——戏曲经典传习路线、戏曲亲子趣味路线、戏曲时尚休闲路线,邀请市民阅读建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突出“跨界”和“破圈”,用“戏曲+”的概念把“国粹”变成“国潮”。走进商场,把商场变成开放式的剧场,把戏曲的引流和商场的人流有机结合,让商业体更具体验感、让戏剧更易亲近,形成独一无二的沉浸式戏曲体验。第五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斜土街道携手上海保利时光里,共同打造时光里戏曲文化探秘集市,国潮风满满的各色打卡点收获点赞无数,市民们在拍照、体验、打卡的同时更有机会偶遇戏曲演员、民星们快闪。更有日晖有戏进工地、进商圈、进楼宇,让不同圈层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下一个五年,“日晖有戏”精彩可期。针对社会转型、消费多元的现实,“日晖有戏”及时让古老的戏曲艺术融合时代气息、融入前沿艺术,多角度多层次呈现了戏曲文化。有“融”才有“破”,有“破”才有“跨”,“日晖有戏”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打造理念和形式全面升级的“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本身也是在盘活区域文化资源,传承地域文化脉络。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戏曲里的历史故事、唱调身段里也倾注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情感。只要坚持传承、发现和培养,就能让戏曲走进人们的生活,散发更为持久的文化芬芳。
值得一提的是,斜土街道坚持探索把传统戏曲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从“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孵化出“日晖有戏 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通过居民自治巧妙化解了不少治理难题,增加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进而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为建设“亲邻斜土”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