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行走促终身学习——枫林街道社区学(老年)校组织开展“红色修身 文明实践”的人文行走课堂
近日,枫林街道社区学校组织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红色修身 文明实践”的人文行走课堂。
参加此次行走的有社区学校“数码影像”教研基地班、“人文行走”课程班学员等20余人。学员们从第一站“地图上找不到的提篮桥”开始,了解了提篮桥的由来;随后,来到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这里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白马咖啡馆,也成为当时犹太难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场所。
学员们接着来到了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1919年到1920年期间,从首批89名学生乘坐“因幡丸”邮轮赴法,到最后一艘“智利”号邮轮载着120名学生离开杨树浦码头,期间共有1800多名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这其中也包括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这些满怀救国理想的有志青年,陆续从此地启航,远渡重洋寻求真理,这段经历不仅开启了他们各自不平凡的人生,也开启了中国革命重要的进程,为中国共产党储备了一大批中坚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事件。
活动最后,一行人来到了虹口滨江,这条沿黄浦江西岸由旧码头仓库改造而成的、供市民游览休憩的绿荫大道,于2017年7月1日全线建成贯通并向公众开放。
此次行走活动带领人是上海“市民修身”优秀导学志愿者、虹口区社区学院信息图文部主任、“文化三地”宣讲团领衔人陈颉老师。作为继课堂、网络、团队、体验后的第五种新型学习方式,陈颉制定了专门行走线路,沿途还介绍了舟山路、霍山路上部分优秀建筑,同时在行走过程中,虹口区消防救援支队志愿者还为大家宣讲了家庭防火知识。
学员们中有不少人采风来过北外滩,也有人曾经在提篮桥地区工作过,由于在行走活动中获取了更为详尽的人文解说,更让他们对眼前熟悉的建筑、景物有了新的“感悟”,激发着他们重新寻找、发现、记录、体验、分享,去“感受”“感知”人文知识。
社区学校“人文行走”课堂已然成为了社区居民们喜爱的学习新途径和新方式,自2018年开展人文行走活动以来,开发了两条线路,进行4期线上线下行走,同时在2022年秋季起,开设了人文行走课程班,探索人文行走课程形式与内容。下一步,街道社区学校将持续通过地区人文故事讲述活动和人文行走课程拓展,激发社区学员终身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挖掘枫林人文历史资源,增设人文行走点位,形成枫林人文行走特色路线。